卢浮宫

虽然在巴黎三天几乎在人潮中度过,排着永无止尽的长队,并没有体验到一丝一毫的浪漫之都,文艺左岸……但是,在卢浮宫和奥赛博物馆溜达了一圈后真的也觉得值了!

还是要先来吐槽一下卢浮宫的导览图,作为世界三大博物馆之首,珍宝无数,但馆内平面图做的也是太随意了!标记了名画并不标记展厅,没有任何卵用,且并不知道展厅是如何编号的,35厅之后可以是12厅也可以是66厅,毫无规律可言。当然也是因为这里太大太大了,进去五分钟不到就迷失了方向。

 

并没有任何西方历史、宗教、艺术的储备,很多东西看不懂,提前做了非常粗糙的功课,跟着各方攻略将二十几件镇馆之宝膜拜了一圈,走马观花后当然该看不懂的还是看不懂,但很想去学习去了解去看懂,大概就不算毫无意义。

抄抄前人见闻,混编个人拙见,趁热做个粗略的记录。

先说三件宝中宝。

1. 断臂维纳斯

维纳斯是古希腊的美神和爱神。干的最有名的一件事情是帮特洛伊王子拐走了当时的希腊第一美女—海伦,引发了特洛伊战争。传说她在海里诞生,宙斯被她的美貌吸引向她求爱,但是惨遭拒绝,于是把她嫁给又丑又瘸的火神。维纳斯当然不会被一纸婚约束缚,转身和战神谈起了恋爱。然后维纳斯和战神就有了爱的结晶—丘比特。

据说断臂维纳斯刚被挖出来的时候是有手的,右手扶着披肩,左手拿着苹果。一位法国军官想将其买下来,但没带够钱,连忙回去取钱。不巧,取钱回来维纳斯就不见了。原来那位挖出维纳斯的农民后来又遇到了一个商人,就不等军官了,高价把雕塑卖给了商人。军官一看就急了,赶忙追上了商人。结果双方起了争执,在争抢中,竟然将维纳斯的双臂打碎了!最后还是军官把维纳斯弄到了手,献给了法国王国。最终女神辗转来到了卢浮宫。

可能因为自己是个塌鼻梁,所以一眼就注意到女神笔直挺拔的鼻梁,和微翘的下巴是绝配。

2. 胜利女神


跟维纳斯相反,胜利女神刚发现的时候是一堆碎石片,后来能工巧匠们拼啊拼啊,拼成了现在的样子。虽然还是没有头,没有手,但女神白衣飘飘,伫立风中,公元前的石雕能刻画出女神薄薄的衣裙沾身,也算巧夺天工了。

3. 蒙娜丽莎


在从一进门开始就不断出现的指示牌的提示下,大家从四面八方涌来,汇集到大名鼎鼎的蒙娜丽莎面前,玻璃罩子内的蒙娜丽莎端详着愚蠢的当代人,表情混杂了83%的高兴,9%的厌恶,6%的恐惧和2%的愤怒。

多少年来对这幅画的背景和要表达的东西众说纷纭,但结果人们除了知道画中的模特是达芬奇朋友的妻子外,其实一无所知。

事实上,这幅画刚画完的时候并没有那么出名,但是架不住命途多舛。先是100多年前,由于卢浮宫安保工作的疏漏,这幅画失窃了,还是一位前来参观的画家发现的,于是大家开始疯狂的寻找,直到两年后,这幅画被发现藏在一间公寓里。原来是一个意大利的狂热爱国分子,认为这幅画属于意大利,于是伙同卢浮宫的工作人员把画盗窃了,是直接放在大衣地下拿走的,却一直没敢公开拿回意大利。小偷在这两年间还伪造了6幅蒙娜丽莎卖到美国。若干年后,这幅画被泼硫酸,于是装上了防弹玻璃。再后来,被一个战斗民族的大妈摔过茶杯,当然,防弹玻璃后的蒙娜丽莎保持微笑,毫发无伤。

据说这张展出的名画百分百是假的,因为油画每天这么展出的话早就完了。真品每年只有极少数的几天会被拿出来,供画师临摹。

除了三件宝中宝,卢浮宫其实还有很多很多镇馆之宝。比如古埃及的“书记员”陶像,制作于公元前两千六百年左右。那时候埃及已经有专门教人写字的学校和书记员这一职业。

还有不得不提的汉莫拉比法典,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成文的法律,是古巴比伦的一位国王下令制作的,刻在黑色的玄武岩,距今已有三千七百年。法典的顶部说的是一个君权神受的故事,左边的就是汉莫拉比,他正从太阳神手中接过权杖。

下方就是具体的法律条文,当时的法律还比较原始,基本遵循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思想。并明确规定了人的阶级不同,当时古巴比伦王国将人分成3种,有公民权的自由民、没有公民权的自由民、奴隶。

再来说说油画。欧洲绘画大致分为古典主义、浪漫主义、现实主义、印象主义几个发展阶段。卢浮宫内收藏的年代比较久远的绘画多以宗教题材为主题,不管画的逼真与否,在意的是情节的叙述和油料的昂贵(完全外行,可能说的不对)。比如这幅《圣母加冕》,当然这绝对算画工考究的了。

再比如《罗林大臣的圣母》,这副作品是最早的油画之一,因为其作者就是油画的发明者!坐在圣母腿上的就是耶稣,好像从小就预测了自己苦难的一生,表情非常凝重。帮圣母带上王冠的小天使穿着紫色的衣服,这种颜色在油画刚出现的初期要调制是非常难的,要用到一种叫青金石的宝石,而这种宝石是给法老陪葬用的,而且欧洲还没有,可见颜料得多贵重,可惜现场看这幅画的色彩非常沉闷,还是在与岁月的对抗中沧桑了不少。左边这位是勃艮第公爵的首席大臣尼古拉·洛林,是仅次于勃艮第公爵的第二人,所以才有财力雇佣扬·范·艾克来完成这幅画。在中世纪,一般宗教题材的画是绝对不能出现凡人的,谁要敢画就被被宗教裁判所作为异端烧死,即使后来文艺复兴时期慢慢地出现了人,人也只能画的很小,来体现神的伟大和人的渺小。而这位尼古拉·洛林不仅把自己画在画中,还画得和圣母一样大,自然也比小耶稣大得多,可见其势力之大!即使如此,他也还是做出膜拜的手势,当然从中也可窥见思想的逐步开放和教权衰落的蛛丝马迹。

到了浪漫主义时期,画中的人物就全都动起来了。比如这两幅浪漫主义的开山鼻祖《梅杜萨之筏》和《自由领导人民》,悬挂在同一面高墙上。

还有这两幅巨型油画,《拿破仑加冕》和《加纳的婚礼》,前者十米宽,后者在蒙娜丽莎的对面,独占一整面墙。《拿破仑加冕》是拿破仑的御用画师大卫的巅峰之作,为了让拿破仑的形象显得高大,画师将他设计成画面中唯一一个站立的人,也是费尽心机。

对雕塑欣赏无能,独爱看画,从中午到晚上九点闭馆,一直马不停蹄,最后看到是二十世纪的欧洲绘画,同样精彩,比如这幅《方片A的作弊者》,几个主人公的内心戏可以说是表达的非常到位了。

另一个非常震撼的厅就是阿波罗画廊,金碧辉煌,目不暇接。

展闭出宫,腿已不是自己的。卢浮珍宝太多太多,希望有缘再见,希望再见时脑中自带攻略和讲解,不随大流儿看三宝了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